Skip to main content

改造车轮:汽车公司如何适应未来

汽车公司是否正转型为技术公司?从设计到制造,随着软件对汽车领域进行重塑,这个问题可能已经有了答案。

汽车行业正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极端状态,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被一系列强大的干扰因素所改变,所有这一切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移动出行生态系统。

这种说法并非夸大其词,它证据确凿。如今的汽车制造商在不久的将来会受到电气化、数字化、可持续性和排放标准、互联性、VR 及 AI 等大趋势的锤炼。

他们正在共同打好基础以实现重大创新,这将促进行业蓬勃发展,并且已经为 1380 万欧洲人提供了直接和间接工作。

代码装配线

这一切的基础是积极采用技术,以便汽车以及汽车制造流程能够更快捷地响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和工业用例需求。

在数字化时代,驾驶员和乘客都希望在车上也能够像在家和在办公室一样进行互联。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和车载系统应该都能进行无缝互联。这包括从信息娱乐到辅助驾驶和智能停车等各个方面,并且可以从触摸屏主控板选择付款方式。

这对制造流程意味着什么?未来很可能需要将数字化组件添加到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所有产品中,从而汽车行业领导者能够打造出更佳汽车设计以迎合特定驾驶员角色的需求。

设计师和工程师需要使用具有沉浸式可视化和触摸反馈功能的全新 VR 设计工具来收集数据,这样可以准确感受其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舒适程度。

虚拟人性化

在 Autodesk 于 4 月举行的汽车创新论坛中,Nissan 高级副总裁兼设计总监 Alfonso Albaisa 讲道,他们公司已经在使用高级设计工具“将虚拟体验人性化”。

在新冠疫情期间,他和他的全球设计团队能够在虚拟工作室中会面,就新车型展开协作,他们的替身在不同汽车之间移动、坐在方向盘后面并手动操控后视镜、更改零部件或提出更改建议。

“作为设计师,我们想要尽可能快地进入和体验新设计。在这些设计工具创造的环境中,可以更自然地进行沟通,这对创意流程至关重要。”

这种新水准的数字化功能需要不同的技能组合,从工程到销售和售后服务,上至设计工作室,下至工厂车间。

随着技术不断加强对行业的控制,汽车劳动力需要培养合适的技能和拥有最新的数字化工具,这至关重要。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所有一切都需要数字化,以应对随着远程工作兴起而出现的移动性和互联性都更强的家庭和办公环境需求。

汽车制造商需要更多编码员,汽车需要更多代码

“如今的汽车信息娱乐系统使用了 1000 多万行代码,”奥迪的市场营销和销售董事会成员 Hildegard Wortmann 在今年的 NVIDIA GTC21 活动上说道。“这是几年前整辆汽车需要的代码量。”

传统的汽车制造领导者正在以不同方式适应软件的爆炸式崛起。

有些制造商与知名软件供应商合作,以便利用跨行业专业知识来满足其自身的设计、预制加工和装配需求。其他制造商则选择垂直整合,设立相关部门并专注于创建符合汽车和客户需求的自定义代码。

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适应这一切。麦肯锡研究报告表明,排名靠前的几家软件公司的产量和质量是垫底竞争对手的三到六倍--这种工作效率差异比硬件开发商之间的一倍要高得多。这意味着需要正确地将软件整合到业务中,以获得巨大回报。

但是,汽车企业能否真的像硅谷独角兽一样采取行动?大众汽车显然是这样想的。该公司刚刚创立了新的 CARIAD 软件部门。该部门计划招聘 10,000 名员工,这一数字将使其成为欧洲仅次于 SAP 的第二大技术公司。

敏捷型汽车企业?

无论汽车制造商是模仿技术公司、与知名供应商合作,还是打造自己的软件,数字化需求都意味着他们必须遵守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新观念。

汽车制造商习惯于线性流程,即产品在数年时间内逐渐开发出来,然后再向公众展示。在软件领域,一年可以发行两个或更多版本。

这是因为技术产品是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开发的。汽车和零部件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加以改进。否则,汽车制造商可能面临汽车一发布就已过时的风险。

所有这一切将对复杂性和成本产生重大影响。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行业观察者认为它将在 2030 年之前成为主流。

消除对人类驾驶员的需要,这可能有助于简化和优化汽车设计。但是,汽车自动化所需的新硬件和软件将提高生产的资本成本。

这是技术领域的真理,应用技术带来的挑战通常需要用更多技术来解决。汽车行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快速采取行动,技术投资必须专注于整合设计、制造、采购、销售和服务的解决方案。

根据从其他领域吸取的经验教训,尽管产品和客户的数字化期望一直在演变,这是发挥协同作用和提高效率的唯一途径。

关于作者

Mark de Wolf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专门从事科技领域的写作。他是侨居瑞士的法裔加拿大人,毕业于瑞尔森大学新闻学院,目前在苏黎世工作。通过他的个人网站markdewolf.com可以和他取得联系。

Profile Photo of Mark de Wolf - CN